千古倪师 千古倪师
  • 山
  • 医
    • 倪海厦医案
    • 经方
      • 和解剂
      • 固涩剂
      • 安神剂
      • 开窍剂
      • 治燥剂
      • 治风剂
      • 泻下剂
      • 消食剂
      • 涌吐剂
      • 清热剂
      • 温里剂
      • 理气剂
      • 理血剂
      • 痈疡剂
      • 祛暑剂
      • 祛湿剂
      • 祛痰剂
      • 补益剂
      • 解表剂
    • 中药
      • 下乳药
      • 利水渗湿药
      • 化痰止咳平喘药
      • 安神药
      • 平肝潜阳药
      • 开窍药
      • 息风止痉药
      • 拔毒化腐生肌药
      • 收涩药
      • 攻毒杀虫止痒药
      • 止血药
      • 泻下药
      • 活血化瘀药
      • 消食药
      • 涌吐药
      • 清热药
      • 温里药
      • 理气药
      • 祛风湿药
      • 补虚药
      • 解表药
  • 命
    • 紫微斗数
    • 生肖姓名学
  • 相
  • 卜
    • 64卦
  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希望站
  • 来点广告
  • 最近浏览记录
  • 0

北豆根

易中有益
2年前
北豆根-千古倪师

名称

Asiatic Moonseed Rhizome

蝙蝠葛根、北山豆根、马串铃、狗骨头、野豆根、山豆根、黄根、黄条香、苦豆根、山豆秧根(内蒙)

  1. 北山豆根
  2. 马串铃
  3. 狗骨头
  4. 野豆根
  5. 黄条香
  6. 山豆秧根
  7. 蝙蝠葛根

北豆根的种植和炮制

来源

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.的干燥根茎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干燥。

【原形态】

蝙蝠葛,多年生缠绕藤本,长达10m以上。根茎细长、横走,黄棕色或黑褐色,有分枝。小枝绿色,有细纵纹。叶互生;圆肾形或卵圆形,边缘3-7浅裂片近三角形,长、宽各5-15cm,先端尖,基部心形或截形,上面绿色,下面苍白色,掌状脉5-7条;叶柄盾状着生,长6-15cm。腋生短圆锥花序,总花梗长3-7cm;花小,黄绿色,有小苞片;雄蕊10-20;雌花心皮3,分离。核果扁球形,直径8-10mm,熟时黑紫色,内果皮坚硬,肾状扁圆形,有环状突起的雕纹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  • 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缘、灌丛中、田边、路旁及石砾滩地,或攀援于岩石上。
  • 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及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山东等地。

性味

苦;寒;有小毒

炮制

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
性状

根茎细圆柱形,略弯曲,有分枝,长30-50cm,直径3-8mm。表面黄棕色至褐棕色,有纵皱纹、细长须根或突起的须根痕,外皮极易脱落。质韧,不易折断,折断面不整齐,纤维性,木部淡黄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苦。以条粗、外皮黄棕色、断面浅黄色者为佳。

北豆根的效果

功效

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。 主治咽喉肿痛;肺热咳嗽;痄腮;泻痢;黄疸;风湿痹痛;痔疮肿痛;蛇虫咬伤。

经脉

归肺经、胃经、大肠经

主治
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利湿。主咽喉肿痛,肺热咳嗽,痄腮,泻痢,黄疸,风湿痹痛,痔疮肿痛,蛇虫咬伤。

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服,3~9g。治咽喉肿痛宜含于口中缓缓咽下。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未调敷或煎水泡洗。

北豆根的药方

银屑病:

1.风热郁肤型

多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的患者,皮疹发展迅速,泛发全身,色红或深红,鳞屑易脱落,伴瘙痒、发热、咽干咽痛,舌红苔黄,脉浮数。治宜疏风解表,清热凉血。方用消风散加减。

槐花10g,草河车15g,北豆根10g,金银花10g,连翘10g,牛蒡子10g,黄芩10g,白芷10g,板蓝根12g,牡丹皮12g。

加减:瘙痒明显者,加白鲜皮;咽干肿痛者,加马勃、桔梗;口干甚者,加麦冬、石斛;大便秘结者,加大青叶。

2. 血热风燥型

多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的患者,皮疹发展迅速,呈点滴状、钱币状或混合状,色鲜红或深红,散布于体表各处或几处,以躯干四肢为多,亦可从头面开始, 逐渐扩展致全身,鳞屑干燥易脱落,偶见同形反应,伴瘙痒、心烦口渴、便秘溲黄,舌红赤,苔薄黄或根部黄厚,脉弦滑或滑数。治宜凉血化斑,清热解毒。方用克银一方。

生地黄30g,土茯苓30g,生石膏30g,草河车15g,北豆根6g,大青叶15g,白鲜皮15g,忍冬藤12g,牡丹皮12g,黄芩10g,知母10g,板蓝根15g。

加减:红斑面积大者,加重生地、丹皮用量,再酌情加紫草、白茅根;心烦口渴者,加麦冬、黄连;大便秘结者,加大黄、火麻仁。

3. 血燥阴伤型

病程缠绵,皮损经久不愈,呈斑块状、环状、混合状,色淡红或黯红,干燥易裂,鳞屑干燥不易脱落,新皮损较少出现,伴有瘙痒或痒不甚,咽干 唇燥,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,舌红少津,苔薄黄而干,脉弦细或细数。治宜滋阴润燥、清热驱风。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。

方药组成: 生地黄30g,熟地黄15g,草河车15g,何首乌15g,白鲜皮15g,刺蒺藜15g,当归12g,沙参(南沙参)12g,天门冬10g,麦冬10g,北豆根10g。

4.风湿血热型

好发于皮肤皱褶处,如腋窝、腹股沟、胭窝、肘窝、乳房下部、阴部等,皮损基底转薄,色潮红或淡红,常融合成大片,局部湿润有渗液,鳞屑少而薄,伴微痒、身热、体倦,舌红苔黄或根腻,脉滑数。治宜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。方用萆薜渗湿汤加减。

生地黄30g,土茯苓30g,草河车15g,茯苓12g,泽泻12g,龙胆草10g,苦参10g,黄芩10g,萆解(萆薢)10g,苍术10g,牡丹皮10g,北豆根6g。

0
甘草汤
上一篇
泻心汤
下一篇

易中有益

3851
文章
1
评论
9K
喜欢

关注公众号 领取易学资料

聚合文章

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方( 收藏)
倪海夏医案1272
倪海夏医案156
倪海夏医案58

推荐专题

65

倪师易经64卦

8

奇门遁甲

679

经方

统计

  • 3
  • 760

猜你喜欢

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方( 收藏)

1年前
4,353 50

网传倪师弟子地址信息

1年前
3,730 18

细辛

2年前
2,834 5

藁本

2年前
2,495 1

联系我们

一群热爱传统五术文化的人在此相聚

我的伙伴

希望站 汉唐倪师(旧站) 道教图书库

栏目

山 医 命 相 卜 加群 打赏 免责声明 浏览记录
Copyright © 2001-2025 千古倪师. Designed by nicetheme. 豫ICP备20001100号-6 豫公网安备41032702000225号
  • 山
  • 医
    • 倪海厦医案
    • 经方
    • 中药
  • 命
    • 紫微斗数
    • 生肖姓名学
  • 相
  • 卜
    • 64卦
  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希望站
  • 来点广告
  • 最近浏览记录

搜索

  • 经方
  • 补益
  • 清热
  • 倪师易经64卦
  • 祛湿
  • 理血
  • 解表
  • 理气
  • 紫微斗数
  • 痈疡

易中有益

3851
文章
1
评论
9K
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