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倪师 千古倪师
  • 山
  • 医
    • 倪海厦医案
    • 经方
      • 和解剂
      • 固涩剂
      • 安神剂
      • 开窍剂
      • 治燥剂
      • 治风剂
      • 泻下剂
      • 消食剂
      • 涌吐剂
      • 清热剂
      • 温里剂
      • 理气剂
      • 理血剂
      • 痈疡剂
      • 祛暑剂
      • 祛湿剂
      • 祛痰剂
      • 补益剂
      • 解表剂
    • 中药
      • 下乳药
      • 利水渗湿药
      • 化痰止咳平喘药
      • 安神药
      • 平肝潜阳药
      • 开窍药
      • 息风止痉药
      • 拔毒化腐生肌药
      • 收涩药
      • 攻毒杀虫止痒药
      • 止血药
      • 泻下药
      • 活血化瘀药
      • 消食药
      • 涌吐药
      • 清热药
      • 温里药
      • 理气药
      • 祛风湿药
      • 补虚药
      • 解表药
  • 命
    • 紫微斗数
    • 生肖姓名学
  • 相
  • 卜
    • 64卦
  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希望站
  • 来点广告
  • 最近浏览记录
  • 0

京大戟

易中有益
2年前
京大戟-千古倪师

名称

Peking Spurge Root

邛钜、紫大戟、下马仙、京大戟

  1. 大戟
  2. 邛钜
  3. 紫大戟
  4. 下马仙

京大戟的种植和炮制

来源

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.的干燥根。秋、冬二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

大戟,多年生草本,高30-90cm。全株含白色乳汁。根粗壮,圆锥形,有侧根。茎自上部分枝,表面被白色短柔毛。单叶互生;几无柄;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,长3-8cm,宽6-12mm,先端钝或尖,基部渐狭,全缘,具明显中脉,上面无毛,下面在中脉上有毛。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,顶生者通常5枝,排列成复伞形;基都有叶状苞片5;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,分技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,对生;腋生者伞梗单生;苞叶卵状长圆形,先端尖;杯状聚伞花序的总苞钟形或陀螺形,4-5裂,腺体4-5,长圆形,肉质肥厚,内面基部有毛,两腺体之间有膜质长圆形附属物;雌雄花均无花被;雄花多数,花丝基部较花梗稍粗壮,两者之间有关节,花药球形,横裂;雌花1;花柱先端2裂。蒴果三棱状球形,密被刺疣。种子卵形,光滑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  • 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、荒地、草丛、林缘及疏林下。
  • 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除新疆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外各地。

性味

苦,寒;有毒。

炮制

  • 拣去杂质,用水洗净,润透,切段或切片,晒干。
  • 醋大戟:取大戟段或片,加醋浸拌,置锅内用文火煮至醋尽,再炒至微干,取出,晒干。(大戟100斤,用醋30-50斤)

性状

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,略弯曲,常有分枝,长10~20cm,直径1.5~4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纵皱纹、横向皮孔及支根痕。顶端略膨大,有多数茎基及芽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,纤维性。气微,味微苦涩。

京大戟的效果

功效

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干燥根。 用于水饮泛溢,水肿喘满,胸腹积水,痰饮结聚,痈肿疮毒,痰凝结核。

经脉

归肺经、脾经、肾经。

主治

泻水遂饮,消肿散结。用于水饮泛溢,水肿喘满,胸腹积水,痰饮结聚,痈肿疮毒,痰凝结核。

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0.5~3g;或入丸、散。
  • 外用:适量,研末或熬膏敷;或煎水熏洗。

注意禁忌

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。体弱者慎用。

  • 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反甘草。
  • ②《药性论》:反芫花、海藻。毒,用菖蒲解之。
  • ③《唐本草》:畏菖蒲、芦草、鼠屎。
  •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小豆为之使。恶薯蓣。
  • ⑤《纲目》:得枣则不损脾。
  • ⑥《本经逢原》:脾胃肝肾虚寒,阴水泛滥,犯之立毙,不可不审。

京大戟的药方

  • ①治水肿:枣一斗,锅内入水,上有四指,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,盆合之,煮熟为度,去大戟不用,旋旋吃,无时。(《活法机要》)
  • ②治通身肿满喘息,小便涩:大戟(去皮,细切,微妙)二两,干姜(炮)半两。上二味捣罗为散,每服三钱匕,用生姜汤调下,良久,糯米饮投之,以大小便利为度。(《圣济总录》大戟散)
  • ③治水气肿胀:大戟一两、广木香半两。为末,五更酒服一钱半,取下碧水,后以粥补之。忌咸物。(《纲目》)
  • ④ 治太阳中风,下利呕逆,表解里未和。其人漐漐汗出,发作有时,头痛,心下痞粳满,引胁下痛,干呕,短气,汗出不恶寒:芫花(熬)、甘遂、大戟。上三味等分,各别捣为散,以水一升半,先煮大枣肥者十枚,取八合,去滓,纳药末,强人服一钱匕,羸人服半钱,温服之,平旦服。若下少病不除者,明日更服,加半钱, 得快下利后,糜粥自养。(《伤寒论》十枣汤)
  • ⑤治腹水胀满,二便不通:大戟三分,牵牛子一钱五分,红枣五个。水煎服。(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)
  • ⑥治忽患胸背、手脚、颈项、腰胯隐痛不可忍,连筋骨牵引钓痛,坐卧不宁,时时走易不定:甘遂(去心)、紫大戟(去皮)、白芥子(真者)各等分。上为末,煮糊丸如梧子大。食后临卧,淡姜汤或熟水下五、七丸至十丸,如痰猛气实,加丸数不妨。(《三因方》控涎丹)
  • ⑦治黄疸小水不通:大戟一两,茵陈二两。水浸空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  • ⑧治温疟寒热腹胀:大戟五钱,柴胡、姜制半夏三钱,广皮(陈皮)一钱,生姜三片。水二大碗,煎七分服。(《方脉正宗》)
  • ⑨ 治晚期血吸虫病:京大戟鲜根洗净,晒干,研粉,每日服三分,于早饭后一小时用开水一次吞服,连续一至二次为一疗程,总剂量约四至五克。同时每日在肿大肝脾 处用艾温灸三十分钟和内服丹参合剂(丹参五钱,马鞭草五钱)以助肝脾缩小。在治疗期间必须禁忌食盐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  • ⑩治淋巴结结核:大戟60克,鸡蛋七个。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,水煮三小时,将蛋取出,每早,去壳食鸡蛋一个。七天为一疗程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  • ⑾治牙齿摇痛:大戟咬于痛处。(《生生编》)
  • ⑿治颈项腋间痈疽:大戟三两(浸酒炒,晒干),当归、于白术各二两。共为末;生半夏(姜水炒)为末,打糊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钱,食后白汤下。(《本草汇言》)
  • ⒀治水病,无问年月深浅 大戟、当归、橘皮(陈皮)各一大两(切),以水二大升,煮取七合,顿服,利水二三斗。(《兵部手集》)
  • ⒁ 治腹胀如石,或阴囊肿大 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各等分,为末。醋调涂,或用白面调药敷肚下;先用熟水嚼甘草,后以药敷肚上。(《赤水玄珠》)
  • ⒂治风瘾疹 大戟末三两,以水二斗(升)煮取一升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  • ⒃治小瘤 先用甘草煎膏,笔蘸妆瘤旁四围,干而复妆,凡三次,后以大戟、芫花、甘遂,上等分为末,米醋调,别笔妆敷其中。不得近着甘草处,次日缩小,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,中间仍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如前,自然焦缩。(《直指方》)
  • ⒄治中风发热 大戟、苦参各等分,研末。以药半升,白酢浆一斗,煮三沸,适寒温洗之,从上下,寒乃止,立瘥。小儿三指撮,浆水四升煮洗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大戟洗汤方)

0
茯苓杏仁甘草汤
上一篇
枳实薤白桂枝汤
下一篇

易中有益

3851
文章
1
评论
9K
喜欢

关注公众号 领取易学资料

聚合文章

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方( 收藏)
倪海夏医案1272
倪海夏医案156
倪海夏医案58

推荐专题

65

倪师易经64卦

8

奇门遁甲

679

经方

统计

  • 2
  • 677

猜你喜欢

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方( 收藏)

1年前
4,352 50

网传倪师弟子地址信息

1年前
3,729 18

细辛

2年前
2,833 5

藁本

2年前
2,495 1

联系我们

一群热爱传统五术文化的人在此相聚

我的伙伴

希望站 汉唐倪师(旧站) 道教图书库

栏目

山 医 命 相 卜 加群 打赏 免责声明 浏览记录
Copyright © 2001-2025 千古倪师. Designed by nicetheme. 豫ICP备20001100号-6 豫公网安备41032702000225号
  • 山
  • 医
    • 倪海厦医案
    • 经方
    • 中药
  • 命
    • 紫微斗数
    • 生肖姓名学
  • 相
  • 卜
    • 64卦
  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希望站
  • 来点广告
  • 最近浏览记录

搜索

  • 经方
  • 补益
  • 清热
  • 倪师易经64卦
  • 祛湿
  • 理血
  • 解表
  • 理气
  • 紫微斗数
  • 痈疡

易中有益

3851
文章
1
评论
9K
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