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古倪师 千古倪师
  • 山
  • 医
    • 倪海厦医案
    • 经方
      • 和解剂
      • 固涩剂
      • 安神剂
      • 开窍剂
      • 治燥剂
      • 治风剂
      • 泻下剂
      • 消食剂
      • 涌吐剂
      • 清热剂
      • 温里剂
      • 理气剂
      • 理血剂
      • 痈疡剂
      • 祛暑剂
      • 祛湿剂
      • 祛痰剂
      • 补益剂
      • 解表剂
    • 中药
      • 下乳药
      • 利水渗湿药
      • 化痰止咳平喘药
      • 安神药
      • 平肝潜阳药
      • 开窍药
      • 息风止痉药
      • 拔毒化腐生肌药
      • 收涩药
      • 攻毒杀虫止痒药
      • 止血药
      • 泻下药
      • 活血化瘀药
      • 消食药
      • 涌吐药
      • 清热药
      • 温里药
      • 理气药
      • 祛风湿药
      • 补虚药
      • 解表药
  • 命
    • 紫微斗数
    • 生肖姓名学
  • 相
  • 卜
    • 64卦
  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希望站
  • 来点广告
  • 最近浏览记录
  • 0

玄参

易中有益
2年前
玄参-千古倪师

玄参-千古倪师

名称

Figwort Root

重台、正马、玄台、鹿肠、鬼藏、馥草、黑参、野脂麻、元参、山当归、水萝卜

  1. 乌玄参
  2. 元参
  3. 玄台
  4. 重台
  5. 黑参
  6. 黑玄参
  7. 乌元参
  8. 润玄参

玄参的种植和炮制

来源

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。立冬前后采挖,除去茎、叶、须根,刷净泥沙,曝晒5~6天,并经常翻动,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(受冻则空心),晒至半干时,堆积2~3 天,使内部变黑,再行日晒,并反复堆、晒,直至完全干燥。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。本品易反潮,应贮于通风干燥处,防止生霉和虫蛀。

【原形态】

多年生草本,高60~120厘米。根圆柱形,长5~12厘米,直径1.5~3厘米,下部常分叉,外皮灰黄褐色。茎直立,四枝形,光滑或有腺状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0.5~2厘米;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7~20厘米,宽3.5~1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截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。聚伞花序疏散开展,呈圆锥状;花梗氏1~3匣米,花序和花梗都有明显的腺毛;萼片5裂,卵圆形,先端钝,外面有腺状细毛;花冠暗紫色,管部斜壶状,长约8毫米,有5裂片,上面2裂较长而大,侧面2裂片次之,下面裂片最小;雄蕊4,2强,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,呈鳞片状,贴生在花冠管上;花盘明显;子房上位,2室,花柱细长。蒴果卵圆形,先端短尖,深绿或暗绿色,长约8毫米,萼宿存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长在山坡林下。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陕西等地。浙江有大量栽培,其他各地也有栽培。主产浙江、四川、湖北。此外,贵州、湖南、江西等地亦产。以浙江产量大,质量好。

性味

味甘;苦;咸;性微寒

炮制

  • 1.拣净杂质,除去芦头,洗净润透,切片,晾干。或洗净略泡,置笼屉内蒸透,取出晾6~7成干,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,切片,再晾干。
  • 2.《雷公炮炙论》:凡采得玄参后,须用蒲草重重相隔,入甑蒸两伏时后出,晒干,拣去蒲草用之。

性状

干燥根圆柱形,有的弯曲似羊角。中部肥满,两头略细。长约10~20厘米,中部直径约1.5~3厘米。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,有顺纹及抽沟,间有横向裂隙(皮孔)及须根痕。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,下部钝尖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。断面乌黑色,微有光泽,无裂隙。无臭或微有焦糊气,味甘,微苦咸,嚼之柔润。以支条肥 大、皮细、质坚、芦头修净、肉色乌黑者为佳。支条小、皮粗糙、带芦头者质次。

玄参的效果

功效

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。 治热病伤阴,舌绎烦渴,发斑,骨蒸劳热,夜寐不宁,自汗盗汗,津伤便秘,吐血衄血,咽喉肿痛,痈肿,瘰疬,温毒发斑、目赤、白喉、疮毒。

经脉

归肺经;胃经;肾经

主治

清热凉血,滋阴降火,除烦,解毒。治热病伤阴,舌绎烦渴,发斑,骨蒸劳热,夜寐不宁,自汗盗汗,津伤便秘,吐血衄血,咽喉肿痛,痈肿,瘰疬,温毒发斑、目赤、白喉、疮毒。

  • ①《本经》:主腹中寒热积聚,女子产乳余疾,补肾气,令人明目。
  • ②《别录》:主暴中风,伤寒身热,支满狂邪,忽忽不知人,温疟洒洒,血瘕下寒血,除胸中气,下水,止烦渴,散颈下核、痈肿、心腹痛、坚癥,定五藏。
  • ③《药性论》:能治暴结热,主热风头痛,伤寒劳复,散瘤瘿瘰疬。
  • ④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头风热毒游风,补虚劳损,心惊烦躁,劣乏骨蒸,传尸邪气,止健忘,消肿毒。
  • ⑤《医学启源》: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,心神颠倒欲绝,血滞小便不利。
  • ⑥《品汇精要》:消咽喉之肿,泻无根之火。
  • ⑦《纲目》:滋阴降火,解斑毒,利咽喉,通小便血滞。
  • ⑧《本草正义》:疗胸膈心肺热邪,清膀胱肝肾热结。疗风热之咽痛,泄肝阳之目赤,止自汗盗汗,治吐血衄血。

用法用量

  • 内服:煎汤,9~15g;或入丸、散。
  • 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
注意禁忌

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。

  • 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使用时勿令犯铜,饵之噎人喉,丧人目。
  • ②《本草经集注》:恶黄耆、干姜、火枣、山茱萸。反黎芦。
  • ③《本草经疏》:血少目昏,停饮寒热,支满,血虚腹痛,髀虚泄泻,并不宜服。
  • ④《医林纂要》:虚寒则忌。

玄参的药方

  • 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,毒气不散,表虚里实,热发于外,故身斑如锦文,甚则烦躁谵语,兼治喉闭肿痛:玄参、升麻、甘草(炙)各半两。上锉如麻豆大,每服抄五钱匕,以水一盏半,煎至七分,去滓服。(《类证活人书》玄参升麻汤)
  • ②治三焦积热:玄参、黄连、大黄各一两。为末,炼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白汤下。小儿丸粟米大。(《丹溪心法》)
  • ③治阳明温病,无上焦证,数日不大便,当下之,若其人阴素虚,不可行承气者:玄参一两,麦冬(连心)八钱。水八杯,煮取三杯,口干则与饮令尽。不便,再作服。(《温病条辨》增液汤)
  • ④治伤寒上焦虚,毒气热壅塞,咽喉连舌肿痛:玄参、射干、黄药各一两。上药捣筛为末,每服五钱,以水一大盏,煎至五分,去滓,不拘时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玄参散)
  • ⑤治急喉痹风,不拘大人小儿:玄参、鼠粘子(牛蒡子)(半生半炒)各一两。为末,新汲水服一盏。(《圣惠方》)
  • ⑥治瘰疬初起:元参(蒸)、牡蛎(醋煅,研)、贝母(川贝母)(去心,蒸)各四两。共为末,炼蜜为丸。每服三钱,开水下,日二服。(《医学心悟》消瘰丸)
  • ⑦解诸热,消疮毒:玄参、生地黄各一两,大黄五钱(煨)。上为末,炼蜜丸,灯心(灯心草)、淡竹叶汤下,或入砂糖少许亦可。(《补要袖珍小儿方论》)
  • ⑧治赤脉贯瞳:玄参为末,以米泔煮猪肝,日日蘸食之。(《济急仙方》)** **

【食疗方】

玄参炖猪肝

玄参15克,猪肝500克,菜油,葱,生姜,酱油,白糖,黄酒,水豆粉各适量。

  • 1.将猪肝洗净,与玄参同放铝锅内,加水适量,煮1小时,捞出猪肝,切成小片备用。
  • 2.将锅内加菜渍,放入葱、姜,稍炒一下,再放入猪肝片。
  • 3.将酱油,白糖、料酒少许,加原汤少许,收汁,勾入水豆粉
  • 4.将透明汤汁倒入猪肝片中,拌匀即成。

服法:佐餐食功效 养肝明目。

适用于肝阴不足之目干涩、昏花、夜盲、慢性肝病等症。

0
至宝丹
上一篇
行军散
下一篇

易中有益

3851
文章
1
评论
9K
喜欢

关注公众号 领取易学资料

聚合文章

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方( 收藏)
倪海夏医案1272
倪海夏医案156
倪海夏医案58

推荐专题

65

倪师易经64卦

8

奇门遁甲

679

经方

统计

  • 2
  • 722

猜你喜欢

倪海厦老师讲过的259个经方( 收藏)

1年前
4,372 50

网传倪师弟子地址信息

2年前
3,742 18

细辛

2年前
2,840 5

藁本

2年前
2,500 1

联系我们

一群热爱传统五术文化的人在此相聚

我的伙伴

希望站 汉唐倪师(旧站) 道教图书库

栏目

山 医 命 相 卜 加群 打赏 免责声明 浏览记录
Copyright © 2001-2025 千古倪师. Designed by nicetheme. 豫ICP备20001100号-6 豫公网安备41032702000225号
  • 山
  • 医
    • 倪海厦医案
    • 经方
    • 中药
  • 命
    • 紫微斗数
    • 生肖姓名学
  • 相
  • 卜
    • 64卦
    • 奇门遁甲
  • 希望站
  • 来点广告
  • 最近浏览记录

搜索

  • 经方
  • 补益
  • 清热
  • 倪师易经64卦
  • 祛湿
  • 理血
  • 解表
  • 理气
  • 紫微斗数
  • 痈疡

易中有益

3851
文章
1
评论
9K
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