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
胡桐律、石律、石泪、胡桐碱
- 胡桐律
- 石律
- 石泪
- 胡桐碱
- 木律
胡桐泪的种植和炮制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胡杨的树脂流入土中,多年后形成的产物。多在冬季采收,除去泥土杂质,干燥。
【原形态】
落叶乔木,高10-15m。树皮淡灰褐色,下部条裂。芽椭圆形,褐色,长约7mm。苗期和萌枝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波状齿牙;成年树小枝泥黄色;枝内富含盐分,叶形多变;叶柄微扁,约与叶片等长,萌枝叶柄长仅1cm;叶片卵圆形、卵状披针形、三角形状卵形或肾形,先端有粗齿牙,基部楔形、阔楔形,圆形或截形,基部有2腺点,两面同色。雄花序长2-3cm,轴有短柔毛;雄蕊15-25,花药紫红色,花盘边缘有不规则齿牙;苞片略呈菱形,上部有疏齿牙;雌花序长约2.5cm,果期长达9cm,子房长卵形,柱头3,2浅裂,鲜红或淡黄绿色。蒴果长卵圆形,长10-12cm,2-3瓣裂,无毛。花期5月,果期7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- 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-1800m的盆地、河谷和平原等地的盐碱地。
- 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。
性状
本品呈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,大者长约4cm,灰黄色至淡黄褐色,表面粗糙,具多数小乳头状突起及附着的粉粒。质稍坚或略疏松。气微,味咸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
咸、苦,大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胡桐泪的效果
功效
为杨柳科植物胡杨的树脂流入土中,多年后形成的产物。用于咽喉肿痛;齿痛;牙疳;中耳炎;瘰疬;胃痛。
主治
清热解毒,化痰软坚。主咽喉肿痛,齿痛,牙疳,中耳炎,瘰疬,胃痛。
用法用量
- 内服:煎汤,6-10g;或入丸、散。
- 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;或研末撒。
注意禁忌
- 1.《海药本草》:多服令人吐。
- 2.《本草汇言》胃家虚寒不食者勿用。
胡桐泪的药方
- ①治咽喉急胀,肿结不通:胡桐泪三钱,硼砂二钱,生矾一钱,胆星一钱五分。共为末。用一、二茶匙姜汤调咽。(《本草汇言》)
- ②治湿热牙疼,喜吹风:胡桐泪入麝香掺之。(《纲目》)
- ③治齿缝忽然出血不止:胡桐泪半两,研罗为末,用贴齿缝,如血出不定,再贴。(《圣惠方》)
- ④治牙齿根宣露挺出,脓血,口气 枸杞根 一升(切),胡桐泪一两。上件药,和匀,分为五度用,每度以水二大盏,煎至一盏,去滓,热含冷吐。(《圣惠方》)
- ⑤治牙齿宣露有脓血出,及小儿虫蚀疳断:葶苈、胡桐泪各半两。上二味,捣罗为散,于患处掺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- ⑥治走马牙疳:胡桐碱、黄丹等分。为末掺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
- 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一般胃痛:胡桐树树脂。打碎,放入盆内,加等量水,加热使其溶化,用四层纱布过滤,收集滤液,沉淀24小时,急火煎熬,切勿搅拌,至水分蒸发完即成深褐色固体,若底层炭化过重,则去掉不用;最后碾成细末,装瓶内密封。用法,10%梧桐碱液,成人每次10毫升;粉剂每次一克,一日两次,饭后服,七日为一疗程。(《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)